中国网1月25日讯 四川凉山州冕宁县古有“山国”之称,今有“攀西龙头”之美誉,是凉山聚宝金盆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内四季皆景,春有山花烂漫,夏为避暑天堂,秋来天高云淡,冬至暖阳高照。近年来,冕宁县把旅游作为首位产业来推动,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转变,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加速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的跨越。 据悉,十二五期间,冕宁县深入挖掘红色、生态、民族、宗教等资源,打造红色感恩、航天科技体验、生态康养和灵修旅游品牌,全面开展景区提升工程,灵山景区、卫星基地建设项目有序推进,红色冕宁纪念馆、“彝海源”项目等相继建成,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成功创建“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建设村和西河村成功创建国家3A级乡村旅游景区,其中建设村被评为“中国最美宜居示范村庄”,复兴镇、漫水湾镇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乡镇”,响石等4个村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彝栖乡村酒店等5家农家乐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乡村旅游开发初具规模。五年共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累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4亿元。 2016年12月27日,冕宁县后山镇桃园村的村委会会议室里正举行一场旅游规划评审会,主持人是凉山州旅游局副局长李进。记者赶到时,李进正在做总结发言。面对着来自成都的旅游规划专业团队负责人,李进毫不客气的指出评审会上的旅游规划案中存在的问题。她告诉记者,冕宁的乡村旅游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与成都的乡村旅游特色是完全不同的,需要旅游规划团队沉下心来感受冕宁乡村旅游的特色,才能设计出更符合冕宁旅游发展的规划。 冕宁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魏志强告诉记者,这样的评审会在冕宁其实很常见,目前冕宁县将旅游作为首位产业来推动,为满足游客及市场多元化需求,制订了冕宁县“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冕宁县的旅游产业发展在十三五期间将迎来重大转变,旅游业必将成为冕宁经济腾飞的“助推器”。 据了解,围绕“红色冕宁 生态冕宁 科技冕宁 健康冕宁”和把“旅游业做为首位产业来抓”的要求,冕宁县“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转变,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旅游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深入挖掘整合人文、生态、科技、民族文化资源,构建“两湖一海一山一镇一走廊”的全域旅游空间格局。按照“全域旅游、业态创新”的理念,冕宁县将形成以红色文化及航天科技为引领、灵山秀水为基础、彝藏民俗文化为底蕴的大旅游格局,引进大集团大企业投资开发旅游项目,夯实发展基础、提升旅游品位、扩展旅游内涵,布局10个文化生态、康养度假、极限体验、观光农业等为主的旅游小镇,打造全国知名的红色文化感恩游、航天科技文化体验游、灵山冶勒生态康养灵修目的地和雅砻江探险及彝藏走廊文化特色游。 冕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沈正芳告诉记者,未来几年,冕宁县将全力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县城将成为全县旅游支撑中心,形成一个包括旅游接待、旅游交通、旅游中介、旅游餐饮、旅游娱乐在内的全方位旅游服务中心,东西南北均有不同特色的旅游片区点位。如北部安宁湖——冶勒旅游区拥有良好优美的自然生态,清新舒适的气候环境,古朴原生的民族村落,很适宜建设为生态旅游区,是生态自然、民族文化生态体验旅游目的地;而灵山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对区域市场有较大的吸引力,彝海为红军长征刘伯承与小叶丹“彝海结盟”的圣地,彝海、灵山聚集连片开发,将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山地生态有机融合,可进一步提升资源价值,开发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形成品牌号召力,进而带动周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促成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 沈正芳信心满满的表示,“2016年——2020年,在冕宁县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的不断完善下,景区游览、观光、休闲、度假、娱乐等设施逐渐完善,接待能力和接待规模将不断提高,游客在冕宁可以‘遥看卫星升空、聆听红军故事、感悟灵山神奇、领略锦电风采、畅游最美乡村’。到2020年,预计全县接待旅游总人数达710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1.2亿元。旅游业将成为冕宁县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促进冕宁县尽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而实现冕宁县由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的跨越。”(唐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