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6月28日讯(记者 何勤华) 6月12日下午,凉山州冕宁县大桥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雷秋萍拿上钥匙,来到镇政府大门一侧的墙壁前,打开墙上的扶贫资金监督举报箱,查看是否有举报信件。 镇上的这个举报箱,以及在下辖5个贫困村设立的扶贫资金监督举报箱,雷秋萍是唯一的钥匙持有人。这让她感觉到一丝压力,但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造血钱’,如果有人贪污占用,我们纪委一定严查。”她说。 今年3月以来,冕宁县搭建县、乡(镇)、村三级监督网,在贫困群众家门口设置了79个扶贫资金监督举报箱,看牢扶贫“造血钱”。 全域监控 盯紧扶贫“造血钱” 从3月开始,冕宁县委常委、纪委书记范洪春多了一个职务——县扶贫资金监督中心主任,但在他心中,这不只是一个职务,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3月22日,冕宁县扶贫资金县、乡(镇)、村三级监督机构正式成立,标志着全县扶贫资金监督步入机制化、规范化、常态化。 县扶贫资金监督中心总揽三级监督网,由范洪春“挂帅”,扶贫移民、财政、审计、发展改革委等18个县直部门“一把手”和纪委(纪检组)负责人一一在列,合力监督,剑指扶贫资金安全。 乡(镇)扶贫资金监督办公室由乡镇党委书记担主责,党委牵头,纪委落实,基层财政所会计、出纳为监督业务骨干,38个乡镇扶贫资金专业化“把关”全覆盖。村级扶贫资金监督小组由村支部书记或驻村第一书记负总责,廉情监督员、农村“两代表一委员”为监督成员。 扶贫资金安全重如泰山,须发动群众全时全域监控。冕宁县在全县38个乡(镇)、4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设立79个“县扶贫资金监督中心举报箱”,公开监督中心举报电话,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反映举报问题。 在大桥镇田坝村村委会门口的墙壁上,就挂着这样一个举报箱,根据一旁的监督小组公示栏,该村的扶贫资金监督小组组长为驻村第一书记,村支书、村委会主任为副组长,并一一公开了手机号码。 大桥镇党委书记曹必江说,全镇目前有5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村均设立了举报箱,举报箱的钥匙都掌握在雷秋萍手中,而不是交给村组干部,是为了避免村组干部将村民举报信件截留的可能。 “我一般每十天左右开箱查看一次,目前暂未从举报箱收到举报信件。”雷秋萍说。 项目建设 全程跟踪监测 “三级监督网把各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捆在一根绳上,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责任同担,真正实现部门间相互制约,上下级相互监督。”范洪春说。 据了解,冕宁县三级监督网重点对在建项目全程跟踪监测,对已竣工项目进行“回头看”清理检查,重点监督检查扶贫资金使用是否存在违反程序、暗箱操作、以权谋私、虚报冒领、吃拿卡要、优亲厚友、截留挤占、挪用骗取。监督检查情况定期汇总,层层上报,发现问题线索及时纠正、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将实行“一案双查”,既追究当事人责任,同时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领导责任。 今年3月,“县扶贫资金监督中心举报箱”刚挂出不久,冕宁县和爱乡纪委就在贫困村拉姑萨村的举报箱内发现实名反映“村支部书记张兴亮在扶贫中不公平、不公正等问题”的信件。 和爱乡纪委经初步核实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即将问题线索上报县纪委。县纪委立即成立核查组进行调查,发现张兴亮确有违纪事实:2014年,张兴亮当选村支部书记后,对拉姑萨村低保金进行平均分配,挪用困难群众低保金;2015年,张兴亮在脱贫攻坚中违规让其亲属享受精准扶贫政策。此外,张兴亮还挪用拉姑萨村通村公路工程尾款长期用于个人开支。 目前,冕宁县纪委已对张兴亮进行立案查处,给予其开除党籍处分,并将其涉嫌犯罪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扶贫资金三级监督工作启动以来,冕宁县纪检系统收到群众反映信件20余封,对三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八名村组干部进行立案调查,移送司法机关一人。 冕宁县坚持把“零容忍”作为扶贫资金监管的第一原则,对胆敢向扶贫资金伸手的行为,不论资金大小,坚持零容忍、从严从重,坚决严惩。今年1至5月,冕宁县纪委立案查处违纪违规案件43件,同比增长236%,其中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案件28件,占立案总数的65%,收缴违纪资金70余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