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奋起创业,区域实力不断增强,城乡面貌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 合 201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 93.14 亿元,增长 11.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8.64亿元,增长4.7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4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1.73亿元,增长14.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7.6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2.77 亿元,增长6.8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4.88%。人均GDP 达到26498元。产业结构比由上年19.5∶55.4∶25.1调整为20.0:55.5:24.5。 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0.7亿元,增长14%。其中:一产业增加值7.25亿元,增长4.7%;二产业增加值38.95亿元,增长17.3%;三产业增加值13.87亿元,增长8.7%。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产总值的比重为64.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9.9%。 城镇化步伐加快。年末常住人口35.2万人,城镇人口12.94万人,城镇化率为36.75%,高于全州平均水平5.13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18个百分点,高于全州平均增速0.31个百分点。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村经济运行良好。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1953公顷,增加239公顷,增长0.8%,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为73.6%;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63575吨,增长3.18%,平均亩产341公斤,主要经济作物中烤烟产量9525吨,减少6%;蔬菜产量245087吨,增长7.2%;水果产量39648吨,增长7.8%。 畜牧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出栏肉猪316563头,增长2.4%;羊出栏144081只,增长3.9%;牛出栏22133头,增长20.5%;家禽出栏815731只,增长1.9%。全年肉类总产量达31566吨,增长3.8%,其中:猪肉产量24972吨,增长2.4%;羊肉产量2594吨,增长5.1%,;牛肉产量2650吨,增长19.3%;家禽肉产量1265吨,增长2.4%;牛奶产量90吨,增长7.1%;蚕茧产量1370吨,增长4.6%。渔业生产实现水产品产量1100吨,增长5.7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9.3%,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 37 个。 有色金属矿采选及深加工业增长23.5%(现价增幅,下同),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4%。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铁矿石原矿产量62.19万吨,增长10.37%;水泥产量92.35万吨,增长5.97%;发电量 19.56亿千瓦小时,增长7.9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1683.6万元,同比减少8.85%;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为36767.2万元,减少 4.19%;利税总额为67244..7万元,减少3.46%;总资产贡献率8.52%,比上年减少0.82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13次,比上年减慢0.0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8%,减少0.03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8.11%,比上年下降18.42个百分点。 建筑业实现增加值 19.73 亿元,同比增长 2.1 %。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县施工项目达到124个,比上年减少4个,降低3.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含农户投资)比上年增长11.9%。 在投资构成中,第一产业投资890万元,降低85.8%,第二产业投资199940万元,降低12%,第三产业投资284298万元,增长36.9%。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26620万元,下降57.35 %;更新改造投资完成31480万元,下降78.17%。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42916.5万元,比上年增长12.13%。其中:批发业零售额 7346.1万元,增长88.31%;零售业零售额262627.5万元,增长9.27%;住宿业8538.8万元,增长31.01%;餐饮业零售额 64404.1万元,增长17.0%。 从城乡市场看:城镇市场零售额246761.6万元,增长0.37%;农村市场零售额为96154.9万元,增长11.51%。 旅游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18.0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8亿元,增长60.8%。 六、交通、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稳步发展。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99.8 公里,其中:一级公路通车里程87.2公里,二级公路82.4公里,三级公路38公里,四级公路1371.2公里,等外级公路21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 150669万吨公里,公路客运周转量28172万人公里。 全县邮电主营业务收入15758万元。增长5.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3356户,比去年增加322户,移动电话用户239633户,比去年增加6076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0105户,比去年增加2134户。 七、财政、金融 地方财政收支持续增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63734 万元,增长9.7 %。地方公共财政支出191729 万元,增长 2.5 %。 金融业稳步发展。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额721793 万元,比去年增加 75362万元,增长11.7 %。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21523万元,比上年增加29851万元,增长15.6 %。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4年末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01 所,在校学生 76077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39304人。教职工人数3141人。 2014年普通高考全面完成州下达的目标任务。 学前教育。全县有幼儿园44所,其中教育部门办学3所,集体办学1所,民办40所;有114个各级各类学校附设了幼儿班。共有教学班154个;在园(班)幼儿15378人,比上年增加4367人。2014年离园人数为8684人。 义务教育成效显著。全县共有小学校(点)138 个,教学班858个,在校生38087人,比上年减少755人;小学适龄人口净入学率96.58 %;小学毛入学率110.59%; 2014年小学毕业生为6754人。 全县共有普通初中学校(点)15 个(含不计校点初中部1个),其中初级中学10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 所,教学班260个;在校生16601人,比上年减少752人; 2014年初中毕业生5231人。 普通高中蓬勃发展。全县共有完全中学 2 所,教学班65个,在校生5027人,比上年增加91人 , 2014年普通高中毕业学生为1575人。 职业教育不断加强。职业中学 1所,教学班27个,在校学生975人,比上年减少77人。 科技研究和应用能力增强,科技成果进一步转化。县级各部门全年共申报科研项目70个,其中:省部级3个,州级19个,县级48个。县级立项37个,全年专利授权数9个,比去年增加5个。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事业不断发展。年末拥有公共图书馆1 个,藏书量3.2 万册,农家书屋232个,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 38个,博物馆 2个,文物保护机构 1个。保护单位24个,其中:省级2个,县级22个。 文化“三下乡”活动、农村电影“2131”工程、“社区文化”活动稳步推进。 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加强。全县共有卫星地面接收站2万座(含农村),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3座,有线广播电视用户8500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70%,广播人口覆盖率40%。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医疗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推进,参合农民317059人,参合率达99.03%。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56个,村级卫生室224个,病床位1052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16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39 人。乡镇卫生院 37个,卫生技术人员241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积极开展群众体育运动,举办县级运动会4次;参加省级以上运动会4次,获得比赛奖牌24枚,其中:金牌10枚,银牌10枚,铜牌4枚。体育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大,业余体校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 十、 人 口 据公安人口统计:全县年末户籍人口398071人,增长1.22%。其中:农业人口35.98万人,非农业人口3.8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为168753人,增长2.34 %,占总人口的42.39%;全年出生人口6801人,出生率为17.08‰;死亡人口1909人,死亡率为4.7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2‰ 十一、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增收步伐加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66元,增长8.3 %,人均消费支出12869元,下降20.5%。农民人均纯收入9470元,比上年净增972元,增长14.43%,农民人均消费支出6272元,比上年增加1292元,增长25. 9%。 城镇全部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44337元,同比增长9.2%;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48618元,同比增长6.5%;其中: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49193元,同比增长5.7%。 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稳定增长。全县城乡居民年末储蓄 431252万元增长 10.2 %。 社会保障就业事业进一步推进。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4700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17248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16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失业率4.23%。 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面扩大,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2624人,发放保障金797.4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34124人,发放保障金3706.7万元;全年实施城乡医疗救助41681人次,发放救助金743.2万元,其中:资助城乡低保对象参保参合277.4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982人。 注: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冕宁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产值指标的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